养生 | 立冬进补吃什么?这些补冬佳品快“马”住→
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立冬,乃是冬季之始,象征着生机开始闭合,气候逐渐由少雨干燥过渡至阴雨寒冻。一切事物进入休养与收藏的状态,草木凋零,蛰虫静眠。
秦岭淮河以北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,气温逐渐下降成为此时节的常态。东北和西北地区进入大雪纷飞的季节。西北地区尽管秋季的红黄景色尚未完全消退,雪花已经飘落。
而华南地区仍呈夏秋景象。海南、广东等地夏季刚刚离去,初秋景象慢慢展现,冬季仍遥远。江南西南地区,霜雾出现预示着寒冷即将到来。此外,西南地区将迎来雨季。
饮食调养
立冬时应以进补御寒为主
根据传统习俗
有以下补冬佳品供参考
👇👇👇
饺子
北方有谚语“立冬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。相传东汉名医张仲景见到老百姓冬天耳朵冻坏,于是煮汤将辣椒、羊肉和驱寒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,即成为饺子。
羊肉汤
在南方部分地区,立冬喝羊肉汤是习俗。羊肉温热而不燥,享用一碗羊肉汤可以御寒暖身,滋补身体。
吃“咸”
立冬吃咸肉菜饭是苏州的传统风俗。立冬后,天气逐渐寒冷,容易伤害肾的阳气,因此人们选择“吃咸补肾”。咸肉菜饭以被霜打过的青菜和肥瘦相间的咸肉为主要原料,成为理想的立冬补品。
糍粑
福建漳州地区有立冬吃“交冬糍”的习俗。现代多采用糯米粉和红糖制作红糖糍粑,为身体提供能量、暖身补气。
甘蔗
广东潮汕地区有谚语“立冬食蔗齿不痛”。甘蔗清甜多汁,富含铁元素,具有滋补养血、清热生津的作用,是理想的补冬食物。
生葱
南京有立冬吃生葱以抵御冬季湿寒的习俗。生葱辛辣味道可以增加排汗,促使阳气通畅,预防病菌入侵。
各地还有其它立冬传统食物,例如酿黄酒、团子、姜母鸭、草根汤等,无论食用何物,其目的都是为了迎接入冬后身体的保暖与抗寒做好准备。
同时,立冬也有饮食禁忌:
不宜盲目食补
并非所有人都需要进行食补,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存在差异,有的人气血不足,有的人脾胃功能不佳,有的人阴虚或阳虚等。
由于食材不同,食补对不同体质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。对于脾胃不适的人,应以恢复脾胃功能为主,过度进食大补之物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。食补需有度,盲目进补可能适得其反。食补不仅仅是食用大鱼大肉,还需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均衡搭配蔬菜和水果。
不宜吃生冷食物
不宜过多食用生冷食物,甚至应避免食用柿子、柚子、西瓜、甜瓜、螃蟹等。冰镇饮料和冰淇淋等亦应尽量避免。
起居注意
起居宜早睡晚起
冬季日短夜长,建议早睡晚起,以顾护阳气。早睡可顺应天早黑阳气闭藏之早,晚起可应对天迟亮阳气升发之晚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起早,肝病、肾病、胃病患者不宜贪黑、切忌过劳。
图源:piqsels
穿衣应避寒保暖
冬季寒冷,衣着过少过薄、室温过低都会耗损阳气。穿着最好以舒适、不出汗为宜。衣物过多过厚、室温过高则阳气不得潜藏,寒邪易于侵入。避免受寒,保持适当的温暖。
情志宜恬然安静
冬季万物凋零,容易触景生情、郁郁寡欢。要注重收敛情志,恬淡安静、寡欲少求。可以多晒晒太阳,参与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,如跳舞、弹琴、画画、书法等,以陶冶情操、消除烦闷。
运动宜轻缓适度
冬季血气伏藏,不主张过度辛苦劳作和剧烈运动。推荐进行轻缓适度的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快走、广播操,以及太极拳、八段锦等传统功法,舒筋活络,畅通气血,增强体魄。运动后宜用热水沐浴,更换汗衣。
中医养生建议
按摩肾俞穴
每天早晚用手心搓热后放在肾俞穴的位置上,上下揉搓,搓到腰部发热即可。这样可以温补肾阳,缓解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、耳鸣等症状。
沐足保健
足部受凉易引起多种疾病,睡前可以多泡脚。水温最好控制在45℃左右,泡脚时间为20-25分钟,泡脚后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,有消除疲劳、御寒防冻、促进睡眠的作用。
艾灸特定穴位
关元穴、肾俞穴、足三里穴、涌泉穴是常用的艾灸穴位,具有温阳益气、通络活血、补益肾气等作用。可以通过艾灸这些穴位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,促进健康。
本期封面:
来源:广东省人民医院
编辑:大然 责编:邹向东
更多健康科普内容
敬请关注“广州卫健委”视频号
往期回顾
答疑 | 如何防治秋冬季高发呼吸道疾病?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解答热点问题→
注意 | 知名女演员患病上热搜,医生提醒:声音变化小心几类疾病→
【免责声明:我们尊重原创、注重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】联系和投稿邮箱:jiankangGZ@126.com
记得“点赞+在看”▼